男女主角是陈明朱元璋的小说叫做《大明皇太孙,老朱教我做皇帝!》,是作者瑾念所编写的架空历史风格的小说,小说中内容说的是:陈明穿越大明,成为朱元璋三皇孙,朱标三字朱允熥!恰好太子朱标感染风寒不治身亡!朱......
男女主角是陈明朱元璋的小说叫做《大明皇太孙,老朱教我做皇帝!》,是作者瑾念所编写的架空历史风格的小说,小说中内容说的是:陈明穿越大明,成为朱元璋三皇孙,朱标三字朱允熥!恰好太子朱标感染风寒不治身亡!朱允熥决定,争抢皇位,改变大明国运。经过一系列骚操作,经历重重考验,击败朱允炆、赶走朱棣,晋升皇太孙。朱元璋全力培养,大明这艘巨轮,已经悄然调整了航向……很快,老朱发现自己这个皇太孙,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!“什么?白天在我这儿学批奏折,晚上回去你就搞科研,发展碳素钢、七彩棉?”“你研究出杂交水稻,亩产5000斤,百姓躺在粮上笑?”“你废海禁,发展海外贸易,资本回流,贸易顺差?”“你让大明主导世界工业革命,大明成为全球经济中心,宝钞成为世界通用货币?”“自动步枪,坦克、装甲车、107火箭炮、东风导弹、第二代战机、云爆弹、***、核潜艇……”大明国威,万邦来朝!
《大明皇太孙,老朱教我做皇帝!》 04.现场调研宝钞兑换,怒斥应天府! 免费试读
然后还是自己先看了一遍奏折内容。
然后再让允熥看一遍。
允熥现代就喜欢结合历史看地图。
能一天除了吃饭其他什么也不干光看地图看一整天。
现在到了大明,也喜欢在知道某地发生某事的时候。
看地图找到发生事情的地方在哪。
泗州祖陵和凤阳皇陵当然也是特别关注的事情之一。
幸亏允熥是皇孙,不然爱看地图是要出问题的。
所以允熥一看奏折奏报的地点。
脑海中就浮现出淮安府地图。
知道这次治水修堤的重点就在祖陵附近。
然后他又细细看了几遍奏折,思索一会儿。
“爷爷,从这个折子来看,
今年夏天洪水肆虐时淮安府的堤坝应该是并未出问题。
所以这次淮安府请求修整泗州附近的堤坝,
应该只是有备无患。”
老朱赞许道:“这次你说的不错!
夏天时淮安府的洪水并未肆虐。
甚至整个淮河流域的堤坝都未出问题。
那么你觉得该怎么处理这份折子?”
允熥已经想好了,说道:
“爷爷,孙儿觉得今年夏天堤坝虽然未出问题。
但是泗州一带堤坝极其重要,可允其修堤之事;
但是,孙儿知道,蒙元末年,之所以那么快的就遍地烽火。
就是因为治水之事,这频频治水,会不会对大明有不好的影响?”
老朱说道:“前元岂能和我大明相提并论?
即使有一二蛀虫,也必可发现并除去。
这次就允了治水之策。”
本来老朱虽然很关心祖陵。
但是也对于这次修不修堤坝无所谓。
但是听允熥这么一说,还就必须修了。
然后老朱在折子上写了几行字,又说道:
“这治水虽是淮安府上奏,但是由工部负责。
所以奏折应该发到工部,让其处理;
并誊录副本发回淮安府。”
说着,把奏折扔进了写有‘工部’字样的框里。
然后老朱拿起这五份奏折的最后一份。
吏部上报的标题为‘今年下半年满三、六、九年任期、正五品到从七品官员调任或留任汇总’的折子,对允熥说道:
“允熥,我大明土地广大、人口众多。
光凭咱们朱家人根本管不过来。
所以必须任用官员来代皇家牧民。
而这样,选派合适的官员来担任合适的位置就非常重要了。”
“但天下的官员也很多;
我大明十二个布政使司,一百多个府,数十个州,一千多个县。
再加***的各部、院、寺、监,总共有文官二万余人;
再加上武将,官员总数总有五、六万人之多。
全部由爷爷来任命的话爷爷也忙不过来。
所以只能是由爷爷来直接任命四品以上的官员。
其他的五品以下的官员只能是交给吏部来任命了。
所以能否任命真正有能力、清廉的吏部尚书、侍郎很重要。”
“至于像这样,五品到七品的官员任免名单,大概看看就好。
因为基本上这些人你都不了解,甚至都不知道是谁。
这时随便点几个人名让锦衣卫去查一下,
是否确有如奏折上所说的那样的经历或者功劳,
来验证吏部官员有无徇私枉法即可。”
然后老朱大概浏览了一遍奏折。
然后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名字,
把奏折扔进了写有‘吏部’字样的框里。
允熥也大概浏览了一下奏折,发现确实是一个认识的也没有。
按说现在允熥在户部和兵部都历练过,
也认识不少五、六品的官员,
但是在这上面就是一个认识的名字也没有。
然后老朱又拿出几本奏折来。
告诉允熥如何更有效率的批折子。
而不是被这些文官们说的云山雾罩的话绕进去。
因为老朱考虑到允熥是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事情。
所以老朱讲的很耐心,
也导致也没有讲几本折子就天黑了。
老朱又留允熥在谨身殿吃了饭,就打发他回文华殿去了。
一方面是因为允熥明天要主持关于宝钞兑换的事情,让他晚上去准备一下。
另一方面,也是因为给允熥边讲折子边批阅太慢了。
老朱觉得还是一点一点慢慢讲吧。
不然今天折子批不完了。
允熥回来的时候,贴身太监张顺正指挥一群小太监布置文华殿。
左右转了转,觉得闹腾。
想了想,还是应该去向李侧妃道个谢。
顺便看看文英这小丫头。
也是为了向老朱表示他对于亲人的爱护和关心。
允熥回到文华殿的时候,已经是晚上接近亥时了。
这时因为没有什么夜生活,
大家睡的都早,相应的早上起的也早。
允熥今天折腾一圈,年龄又小,也挺累的,
回来收拾一下就睡了。
第二天,十月初一。
这一天允熥早早的起床出门。
到户部门口接上巴蜀司郎中李仁和一名主事。
一行人骑马驾车向城北的兑换地点而去。
现在李仁把巴蜀司的工作暂时都甩给了员外郎赵毅,
自己一门心思扑在了这件事情上。
大清早的,在大街上走动的人也不多。
车、马跑得都挺快的,不大一会儿就到了地方。
那里门口已经堆了一些百姓在等着。
但是人倒是不多,
也不知道是锦衣卫的留言散布有效果了,
还是大多数百姓都在观望不想白跑一趟。
允熥见到是这种情况,并且应天府的衙役还没到。
也不好从大门进去。
于是一行人把车马放到了武德卫的地方,
从武德卫的校场走进了兑换的地方。
里面几个从户部和仓库抽调来的吏员正等着呢。
他们昨晚上就住在了这里没回家。
因为觉得允熥今天第一天会过来看看。
所以大清早就开始干活。
到允熥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现场布置的都差不多了。
正指使抽调来的库丁搬运粮食。
允熥看一下摆在一旁的漏刻。
见已经是快到辰时了,说道:
“应天府的衙役还没到?”
说着指着自己的一个侍卫,
“你去应天府叫一下人。也不只是沟通过一次了。”
那被点到的侍卫立刻出去骑马往应天府衙奔去。
不大一会儿就到了预定换粮食的时间。
但是现在应天府的衙役没到,
众人怕粮食被百姓哄抢,也不敢开门。
《大明皇太孙,老朱教我做皇帝!》小说 目录